為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黨支部組織生活方式,提高黨日活動質(zhì)量,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5月28日上午,巴中中學高中二部全體黨員開展了以“訪古鎮(zhèn)、賞新貌、做先鋒”為主題的黨日活動。
全體黨員首先來到恩陽古鎮(zhèn)。古鎮(zhèn)歷史悠久,至今仍然存有28條古街,數(shù)百座明清古建筑。1933年恩陽縣蘇維埃成立,恩陽縣治所位于今恩陽鎮(zhèn),為古鎮(zhèn)增添了濃濃的革命色彩。古鎮(zhèn)留存著眾多的紅色遺跡,如宣傳標語,紅軍駐扎時的政府機關以及列寧小學等重要遺跡。在古街道的紅色講堂處,全體黨員跟著支部書記趙聲重溫入黨誓詞,致敬革命歲月。作為一名黨員,踏上這片古鎮(zhèn)熱土理應去回憶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去體味前人所付出的熱血與艱辛;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黨員,更應該銘記歷史,積極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動講好這里的紅色故事。
在川陜省恩陽縣列寧模范學校舊址處,黨員陳紅和王雙雙分別作了發(fā)言。陳紅認為,參觀革命遺址,既是一場精神的洗禮,又是一場政治的錘煉,更是堅定信念的需要。作為新時代的共產(chǎn)黨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感黨恩、憶黨苦、堅黨心,學習革命前輩昂揚的斗志和不屈的意志,一定要發(fā)揚“守住教育初心,勇?lián)h員使命”的優(yōu)良作風,用實際行動將革命精神發(fā)揚光大。王雙雙在發(fā)言中說道:“很高興通過這次黨日活動,讓我看到了保存完好精巧的古建筑,讓我從這里的一磚一瓦中感受到了紅色文化底蘊和厚重感人的紅軍精神,讓我覺得生活在美好的新時代,這種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繼承發(fā)揚紅色革命文化,不忘初心,奮勇前行。”
隨后,支部書記趙聲作了“學習張思德精神,做為民服務好黨員”的主題講話。他從“普通的士兵擁有高尚的靈魂”和“平凡也可以鑄就偉大”兩個方面講解了張思德的事跡。張思德自參加紅軍后,一切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戰(zhàn)場上,他沖鋒陷陣、一往無前;平日里,他處處先人后己、時時無私奉獻。1940年,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他帶領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燒炭,經(jīng)歷困苦終于將8萬斤木炭運到延安;1944年,因炭窯崩塌,他不幸犧牲,年僅29歲。張思德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的靈魂是崇高的。趙書記指出,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時刻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作為一名教師,更要站在教育公平的立場上,切切實實地為學生服務。他勉勵黨員們常學常新,學習張思德精神,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以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共產(chǎn)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
本次活動在觀賞恩陽“未來之眼”景觀建筑中落下了帷幕。黨員們隨旋轉(zhuǎn)棧道步行至景觀建筑頂端,一覽恩陽古鎮(zhèn)和城市新貌。古人云:“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我們相信黨員們通過這次的主題黨日活動一定是心有所感,心有所悟,一定能做到“口能言之,身必行之”,并為學校、為家鄉(xiāng)、為巴城的發(fā)展身體力行,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