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強化全市人民的家國情懷和家鄉(xiāng)情結(jié),激發(fā)對“家鄉(xiāng)有座光霧山”的自豪感,巴中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主辦,巴中日報社、市文旅集團承辦的“游5A光霧仙山 探諾水洞天奇觀”征文比賽日前結(jié)束。本次大賽頒獎典禮于6月9日在巴中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活動現(xiàn)場向獲獎單位和學(xué)生分別頒發(fā)了“最佳組織獎”和一、二等獎。

此次征文比賽中,全市中學(xué)組一共27人獲獎,其中一等獎2人,巴中中學(xué)占1人;二等獎3人,巴中中學(xué)占3人;三等獎5人,巴中中學(xué)占3人;優(yōu)秀獎17人,巴中中學(xué)占7人。
四川省巴中中學(xué)黨委書記彭中華同志代表學(xué)校上臺領(lǐng)取“四川省巴中中學(xué)最佳組織獎”獎牌。
一等獎獲得者:龔韻晗(巴中中學(xué)初2025屆18班)(指導(dǎo)老師:胡國慶)
二等獎獲得者:張舜欽(巴中中學(xué)初2023屆6班)(指導(dǎo)老師:夏敏)
邱玲玲(巴中中學(xué)高2024屆7班)(指導(dǎo)老師:鮮智勇)
鐘明軒(巴中中學(xué)初2024屆12班)(指導(dǎo)老師:羅小玲)
獲獎師生合影
彭中華肯定了所有獲獎師生的努力與付出,更肯定了巴中中學(xué)全體師生的優(yōu)秀。他指出,美麗巴中美在巴山豐富的文化底蘊中,美在同學(xué)們的家國情懷里,美在民族復(fù)興的使命里。他希望全校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活動,要讓學(xué)生在各種賽事活動中收獲更多,以活動育人,以活動促進學(xué)生成長,以活動促進學(xué)校更好發(fā)展。
《一只鳥落在光霧山》中,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優(yōu)美的語言,讓讀者領(lǐng)略到光霧山的春之秀麗,夏之涼爽,秋之醉紅,冬之潔白。文筆細膩,結(jié)構(gòu)層次清晰,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讓我們放空思緒,將自己化身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給心靈一個假期,去秀光霧之奇,聆聽春夏之音,感受四季之美。
一只鳥落在光霧山
作者 四川省巴中中學(xué) 龔韻晗 指導(dǎo)老師 胡國慶
我是一只鳥,一只自由飛翔的鳥。有一天,我輕盈地落在了光霧山山頂上。
我在人們的上方盤旋!耙豢|陽光揭開你神秘的面紗,滿眼風(fēng)光詩意山水,一條古道紅艷杜鵑笑越雄關(guān),百鳥歡唱光霧仙山……”我聽見他們唱著。這里是四川巴中南江縣,是光霧山屹立的地方。它的一年四季都令人嘆為觀止。
光霧山之春。在光霧山鎮(zhèn)的上方飛行著,就能感受到?jīng)鏊娘L(fēng)撲面而來,與我飛過的那些城市不同,這里的空氣都讓我感到心曠神怡。跟隨著游客的腳步,我進入了景區(qū)。到處都可以看見瀑布、小溪,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生機勃勃,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我來到了米倉古道。這里始創(chuàng)于秦朝末年,興于漢代,是一條連接四川和云南兩省的重要貨運通道, 也是中國最長的石板路之一一許多地方的路面都是由整塊巨石鋪成的,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fēng)雨依然堅韌不拔。我在古道上慢慢飛著,這里隨處可見的歷史劃痕、石刻豐碑,無不在講述著那些久遠的過往。一束束陽光透過樹木折射下來,把籠罩在山上的霧照得朦朧,給山林增添了一抹神秘。
光霧山之夏。光霧山的夏天并不炎熱,反而很涼爽——因為它處于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被稱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并且這里覆蓋著大片的森林,就像“天然空調(diào)”。即使我在這兒飛上一天也不會感到很熱。我在光霧山旅游景區(qū)上飛著,聽著人們的歡聲笑語。他們在這里玩水。這里的河水清澈見底,雖然河水從小鎮(zhèn)中穿插,卻沒有被污染。我又飛到了米倉山。這里被大山包圍著,到處都是蒼天大樹,每呼吸一口空氣都有一種由內(nèi)到外的清新。盛夏的光霧山是霧的世界,一場綠野仙蹤正在上演。掛著露水的鮮花,陽光穿過樹木照射濃霧,目光所及都是一片清新的綠意。山上是霧的世界,最美的景色在最高的觀景臺。我站在觀景臺上,看著眼前流動的霧,收獲不一樣的心境。
光霧山之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是紅葉的季節(jié)。每當(dāng)這時,中國大地便從北至南被這似火般的紅色點燃。光霧山也是這樣,它被人們稱為“中國紅葉第一山”,紅葉季長達一個月!每年的10月到11月,當(dāng)火紅色的樹葉點燃每個山頭,一樹引領(lǐng),萬山呼應(yīng)。五彩斑斕的色塊在風(fēng)中看翻涌起伏,由暗紅到橙紅,又由黃色到青黃,顏色過渡十分流暢,將秋天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很喜歡去黑熊溝,這里的美景與它粗獷的名字并不相稱,說是世界級美景也不足為過。這條溝大概只有兩公里,小巧精致,在蜿蜒曲折的河溝旁還有大片的森林,幾乎一步十景,讓人流連忘返。秋天的光霧山似乎連游客都比其他季節(jié)多得多。
光霧山之冬。冬天的光露山,脫掉了紅葉飛舞的衣裳,披上了云霧繚繞的素裝。每逢飄雪,萬樹上盛開的銀花,伴隨著起伏的云海,恍若人間仙境。漫步在天然畫廊,心情乎靜。不同于秋天的五彩斑斕,眼前只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卻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如夢如幻。燕子嶺是光霧山冬季最美的景點之一,很受人們歡迎。這里如詩如畫的美景,讓人如癡如醉。景隨步移,一步一景。光在霧里穿,霧在山中纏,燕子嶺的雪,美得像一幅油畫。
“一縷陽光揭開你神秘的面紗,滿眼風(fēng)光詩意山水;一條古道紅艷杜鵑笑越雄關(guān),百鳥歡唱光霧仙山……”我哼著歌兒,在光霧山的四季中穿梭而過。
《光霧·歸期》中,作者融光霧山的自然美景、歷史掌故、風(fēng)土人情于一體,靜謐之中覓得心靈棲息之所。背二哥的吆喝聲、巴國文化符號在這巴山夜、雨、霧中被無限放大,化為一個個音符闖入每一個游者的耳膜。光霧美景美在自然、美在文化、美在不可言說只能親身體驗。文章對于“歸期”的解讀更是精辟深邃。
光霧•歸期
作者 四川省巴中中學(xué) 張舜欽 指導(dǎo)教師 夏敏
曾幾何時,我時常夢到自己坐著烏篷船,在清澈見底的小河上搖曳著,不知駛向何方,只見小船蕩出的一絲絲波紋時隱時現(xiàn)。小河不寬,兩邊是陡峭的山壁。遠處的云霧飄渺,曼妙而來,將山頂與小河籠罩,青翠的山峰被降低了色彩的飽和,隱藏了銳利的輪廓,漸漸在這灰霧中沉默,沉默成一座座黑影。這樣,整個夢境都變成了霧色,只有劃船聲在空氣中回蕩——
“嘩,嘩,嘩……”
那片迷人的夢境,是遠方的呼喚、心中的桃花源,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揮之不去。
我本以為這個夢只是一個夢,卻不曾想到夢境變成現(xiàn)實來得如此簡單。
作為巴中人,耳熟能詳“九寨看水,光霧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的詩句,如數(shù)家珍“春賞杜鵑云霧中、夏日納涼享清風(fēng)、秋品紅葉映天紅、冬日觀雪賞霧凇”的四季景致;早知其“山奇、石怪、谷幽、水秀、峰險”五絕,久聞其“中國紅葉第一山”的美譽。而我走進光霧山,與她夢境相連是在一個夏日的雨后——
汽車隨盤山公路來到半山腰的隧道,穿過隧道,雨漸漸變小。我打開車窗,讓那包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撲進身體里每一個毛孔。我伸長舌頭,去接不時飄落的雨絲,那清新沁人心脾。好像內(nèi)心所有的污濁被沖洗,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干凈與寧靜,此時就連發(fā)動機的轟鳴也變得低沉。經(jīng)過“龍駕云煙”,跨過兩河口,圍著“太極天坑”做巨大的 “S” 形回轉(zhuǎn)。此地仿佛凝聚了天地的靈氣,霧慢慢從河谷升騰起來起來,山漸漸若隱若現(xiàn),前方變成白茫茫一片。我猛地一驚,瞬時像電流通過般,渾身一悚,這山、水、霧太過熟悉,“啊!”——夢想成真,我激動萬分。車下坡,經(jīng)過漫水橋時,我又聽到了那熟悉的回響——
“嘩,嘩,嘩……”
這是夢,而我走入了這夢里。
傍晚,冒著小雨,我沿著小河向上游漫步,途中偶遇進山趕羊回家的農(nóng)民大伯,
“大伯,前面還有路嗎?”
“有,但都是土路!
“你還住在山上面嗎?”
“原來住在山上,前幾年政府統(tǒng)一搬到下面來了,就你剛才路過的有很多蜂箱的那一排房子那兒。”
“天快黑了,你還往山里面走,去干什么呢?”
“早上放的羊在山里,去趕羊回家!
一路上我們交談著,養(yǎng)蜂賣蜂蜜是他們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兒女都在城里工作,就他和老伴住在這兒。
“兒女們;丶覇?”
“他們要上班,路又遠,不好走,一般一年回一兩次!
走了不多久,未硬化的公路無能為力地將前方留給原始的森林。
“其實前面才是真正的光霧山,面前的這條小河便是從光霧山主峰方向流過來的,F(xiàn)在是自然保護區(qū),荒得很,路都不好找了。
大伯指著遠方的山峰說。我抬眼望去,沒有夕陽余輝的襯托,但我更加能感受到它的神秘,它在繚繞的云霧中只露出山頂?shù)?/span>一大片黑灰,像宋時的山水畫,大氣磅礴。加上我和趕羊人,就是一幅“溪山行旅圖”。
“看著不遠,實際還有好幾公里路呢!”
然而在這片淡淡的雨中,幾公里被無限地拉長、放大,跨越了一切空間與時間。望著大伯進山尋羊的背影,我似乎看到千百年來這片常被雨霧籠罩著的土地上,刀耕火種的人們,用一排排火把照亮出山的路。他們不問前程,不問來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我返回旅店,大伯也趕著羊回家。山間只留下水流和羊身上鈴鐺的聲響……
夜幕降臨,《夢境光霧山》的燈光亮起:背二哥負重起程,只留下阿妹等哥回家。在同樣一輪圓月、一片星空、一場雨霧中,背二哥們從光霧山啟程,沿米倉古道,翻越大巴山。用他們的腳步,將大山與城市相連,將山里山外溝通。這光霧山就是無聲的見證。那半山的火把,是妻兒的期望,也是一個文明的暢想。有的婦女等到了丈夫的返程,而有的阿妹卻永遠沒等到阿哥的歸期。演出結(jié)束,主題曲《歸期》音樂響起的那一刻,雨滴如煙;霧也開始凝結(jié)起來,像阿妹對阿哥化不開的思念;又像阿哥在山澗不得歸的靈魂。在這光霧山上飄蕩,飄蕩……
夜?jié)u入深,我獨自在屋檐下靜靜站立。燈光已滅,客棧里酣聲漸起。驟雨已停,客棧前山溝里的白霧若隱若現(xiàn)。在這里,有瀟瀟雨歇的悵惋,有長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憫,也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真情。那位名叫李商隱的詩人也許就在這兒,留下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千古佳句。他亦是在這夜雨中念著自己的歸期。巴山的夜雨已漲滿了秋池,山霧也籠罩了羈旅路途的一切,唯有共剪西窗燭的美好想象不曾在這夜里熄滅。然而他抬起頭卻只能空嘆道:君問歸期未有期!未有期”里,又含著多少離愁、相思與愛恨呢?百感交集,濃濃地化在“歸期”二字中。歸期是對妻子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撫慰;是羈旅的終點,亦是眼前無法實現(xiàn)的遺恨……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旅途,每個人都在尋找心靈的歸途。或是城市的繁華,或是鄉(xiāng)村的寧靜,或是事業(yè)的追求,或是平凡的滿足。選一種姿態(tài)讓自己活得無可代替;讓自己靈魂有趣,而不在風(fēng)中飄零。每一種追求都不迷失自我,讓每一個轉(zhuǎn)身都是倩影。是啊,讓所有美好都不負歸期,君問歸期應(yīng)有期。
朦朧中,我又聽到了那熟悉的聲響——
“嘩,嘩,嘩……”
《尋山》中,作者以“我”的視角尋找見證光霧山之美,從山水之美中尋見爺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思念。表達了兩代人對于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以及對家鄉(xiāng)發(fā)展的期望。
尋 山
作者 四川省巴中中學(xué) 邱玲玲 指導(dǎo)老師 鮮智勇
一輛轎車甩開身后的高樓,投向深山的懷抱。一路蜿蜒,一路思緒……
孩提時,常見爺爺在書房里對著一幅畫出神。那是一幅裝裱精美的畫,但是畫里只有數(shù)筆勾勒的墨痕:那山高聳入云,其身姿又幾乎全部隱于霧中;那水繞著山,不知其源,也不知流向何處。
“爺爺,這座山可是一座仙山? ”爺爺捋著胡須笑而不語,微微頷首。如今,我正踏入畫里,尋找那未被墨痕點染出的世界。
水何澹澹,空山作響,沿水而行到達山腳下。踏入山門,像被驟然劃分成兩個世界,世界外面是喧囂塵世,世界里面是靜謐桃源。天空變成紅色,而陽光穿透天空變成路標灑滿柏油路,指引著踏入這方世界的外來者。極目遠眺,西山數(shù)不盡的諸峰,如笑如眠,帶著紫蒼的暮色,靜躺在綠陰起伏的春野西邊?丈叫掠旰,紅色山谷中漫游出氤氳霧氣順峰而下,化身連接天上人間的一階云梯,七仙女就在云端盡頭款款而立。
倉山古道,腳踩脆生生的紅葉,迸發(fā)出接連不斷的爆竹聲,奏響迎接遠客的樂章。三千年來,紅葉搖曳,目睹古道上兵馬馳騁,群雄逐鹿,看商賈云集,行旅不斷;白云蒼狗,尋蹤問古,我拾起一片紅葉,復(fù)雜的脈絡(luò)蜿蜒承載三千年的風(fēng)雨沉浮。
山水太極造奇觀,鍋墻天眼山水間。水繞群山山抱水,山生奇峰峰秀山。太極天坑是光霧山的鬼斧神工,河流蜿蜒迂回,如一條翡翠玉帶纏繞在峽谷之中。奇山生奇峰,奇峰俏山河。在群山峭壁的懷抱中,孕育出一顆珍珠般美麗的綠島,灌木成蔭,綠樹蔥蘢,如同蓬萊仙境。
隨著索道一路上行,童年的水墨畫卷從紙上醒來,墨色暈成青山,墨絲化成縷縷清風(fēng)拂過山崗,一縷清風(fēng)穿過爺爺?shù)漠,撫摸我的面龐。那未落在畫卷的一筆筆在我的眼前展開,我看那層巒聳翠的山,那山間溪水嘩嘩奏響,那嬌艷欲滴的鮮花點綴道旁。爺爺抱著懵懂的孫兒輕聲訴說他和山的故事,孫兒咿咿呀呀地笑著,未曾讀懂故事背后無法言說的情感。如今,孫兒踏入山中,找尋山的故事。
清風(fēng)拂過,像爺爺?shù)拇笫謸崦橗,不知何時,流下的眼淚滴在手背,我恍如大夢初醒,兒時的故事如今化作實物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看山,看水,看木, 看云,說不盡的故事被風(fēng)吹響。世事漫隨流水,唯這青山常在,涓流永恒;而背井離鄉(xiāng)的老人用水墨勾勒他心中綿綿柔情。直到今日,我尋得了青山攝人心魄的美,也尋到了被墨香縫制在畫卷上的情。
沉醉不知歸路,看云卷云舒,看日暮途窮,看月朗星稀。我將一枚紅葉藏于心間,背離青山,向山外走去。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作者筆下,光霧山不再是似真似幻的空中樓閣,而是秀色可餐的人間美味。想象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實,又高于生活,充滿獨特魅力。春夏秋冬俱備,色香味形俱全。情真意切、含蓄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五味光霧山
作者 四川省巴中中學(xué) 鐘明軒 指導(dǎo)老師 羅小玲
一片片秀色可餐的風(fēng)景, 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嘗, 就不知道它的味美。但誰說這嘉肴一定是菜了?現(xiàn)在,就給你嘗嘗這由光霧山獨家冠名創(chuàng)作的特殊的“嘉肴”吧!
縹緲艷花湯(春)
開桌一道湯菜。湯上面霧氣縹緲,是層層云海,微風(fēng)拂過,搖曳飄轉(zhuǎn),變化萬千。略嫌單調(diào),加入點蔥花瞬間化為滿樹青綠; 撒上些紅油,霎時凝成望帝杜鵑,幏荚谌~間,翠微在霧中。微張紅唇,暗吐芬芳,萬綠之間萬點紅。好一個云嶺花海!
布藍星花碎(夏)
再來一道小炒。白天,當(dāng)漫步在林間,潺潺溪水,清脆的鳥叫,聲聲入耳。 陽光穿過茂密的樹葉,灑在石板路上,星光點點。到了晚上,天空隱含著一顆顆“花生碎”,在望舒柔和光芒下熠熠生輝。這一顆顆星星在深藍幕布之中靜靜地掛著,默默地注視著地上的一切。 設(shè)想一下,當(dāng)你在夏天的光霧山上的牟陽故地臥在柔甲之上,任憑這柔和的光芒拂著你的心靈,靜靜地品嘗著這道“嘉肴”,是否,算是一種愜意的生活?
紅綠雙疊翠(秋)
上過兩道熱菜,來上一道涼菜。嘩啦,一陣扶搖吹過,紅綠交錯,一片片葉飄落,緩緩落在平靜的水面上, 漾起層層漣漪。水面重歸平靜之時,天上的纖凝與陸上的層翠,皆被包納,混合在一起,小嘗一下,沁人心脾的涼爽征服了整個身心。這葉,這水,令人醉在其中。
霧凇刨冰(冬)
既然是大餐,甜點不可少。只見一棵棵高大的樹上結(jié)滿了霧凇,猶如用勺舀起的刨冰沙, 一下塞入口中,寒意瞬間讓人打了個激靈。冰錐,青女,懸在樹上,到處是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人們慕名而來,玩雪的玩雪,賞景的賞景,其樂融融,是這道菜的最大菜旨。
情系火鍋(韻)
火鍋更是巴山人民熱情待客之道。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葉子像被潑上了味道濃烈的火鍋底料, 就像革命先烈們的鮮血一樣紅,整個林子就是一大盆熱氣騰騰的火鍋, 這火鍋象征著當(dāng)年的巴山游擊隊。 這火紅的顏色,代表了他們對革命事業(yè)的熱情以及對敵人的憎惡。這火紅的葉子,見證了他們英勇奮戰(zhàn)的風(fēng)姿,回望整個歷史,令人感嘆,展望未來,吾輩當(dāng)自強。
光霧山,是巴中的風(fēng)景聚集地, 也是川陜革命的搖籃,品它,要像品菜一樣,感受這風(fēng)景人文的底蘊,領(lǐng)會巴山人民獨特的家園風(fēng)采。
此次征文比賽,巴中中學(xué)涌現(xiàn)出一批批佳作篇篇的小“文學(xué)家”,他們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出最美巴中的自然風(fēng)景和人文風(fēng)景。作品緊扣主題,或從小處落筆,或從大處著眼,或敘述,或描寫,或抒情,把生活瑣事中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盡顯巴中之美。巴中中學(xué)學(xué)子在此次比賽中收獲的不僅是寫作的成功,也是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眷戀與熱愛,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